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其他类型> 秦时小说家> 第四百三十七章 火魅娇躯(1/5)

第四百三十七章 火魅娇躯(1/5)

    “是出任官吏,还是游学天下,这都非荀况所能管辖。”



    “昔者,韩非学道于我,而后归于韩国,李斯学道于我,而后归于秦国,郑国学道小圣贤庄,如今归于秦国,儒家之人,散布诸夏。”



    “至于张苍、陆贾等人的前路,荀况不会给予理会。”



    儒家出身之人,无论将来走到哪里,亦或者归于何处,本源还是儒家,是故对于那些弟子,儒家从没有给予干涉,否则,百家之人也难以入小圣贤庄游学。



    行至林荫深处,这里幽静非凡,前方不远处便是一座竹屋坐落于河流之旁,空旷的区域开辟而出,那里也有数位儒家弟子低语论道。



    荀况前方而行,伴随口中之音,身下脚步未停,倒是一旁的张苍心中微动,看了周清一眼,当今诸夏大势,秦国独强,而儒家小圣贤庄既然已经选择屈服,就代表着眼前这道武真君会给予相当的便利。



    “既然儒家不会干预门下弟子选择,那么,数日之后,玄清欲要在儒家仿效秦国孝公《求贤令》之举,大凡觉有才华者,皆可与我论道。”



    “若成,得我荐名,入秦廷为官,一天下大势初显,期时,这诸夏辽阔之疆域,岂能无人整理,伏念、张苍,你二人以为何?”



    数百年来,百家不入秦,商君变法之后,法行天下,然秦廷上下所有的官吏中,超越六层以上,都是山东六国士子。



    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以秦国如今的国力,仍需要大量的山东士子,而将来一天下大势,将会需要十倍于现在的人才。



    而百家之中,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一者有法家,一者便是儒家,百年来,秦国一直是法家乐土,大量的法家人才涌现。



    但儒家之才在整治军政大略也有独到之处,更何况,法家框架立下,儒家之人更可仁义施展,儒家数百年来的底蕴,那是最得自己看重的。



    “前辈,一切如荀师叔所言,若是有儒家弟子愿意入秦,小圣贤庄不会有任何拦阻!”



    感受到周清的目光,伏念停下脚步,微微一礼,清朗而应。



    入秦为官,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