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妙笔文学> 其他类型> 我在长安做妇产科医生的日子> 第19章 玄都观(2/3)

第19章 玄都观(2/3)

为后宫女眷服务的女医,但这时候的女医是从属于男性医师之下的,是封建帝王为了确保血统正确性,但又不得不人性化救治后宫女眷,才有女医是男性医师的手,帮着望闻问切、针灸、推拿、熬药的,且女医中主要针对妇人生产的也是在男性医师的指导下的。

    总结一句话,女医没地位,没资格开堂坐馆。

    虽然太医署没有任何明确规定女医不可开堂坐馆,但至少现在长安城没听说哪家医堂有女医坐堂。

    毕竟,武帝未登位前,女娘里能读书识字的都少,除了大家闺秀能学些女训之类的,哪里还有女娘能识字书写的呢?

    更别说诊脉开方是一门可以吃饭的手艺,多为父传子,进了太医署的也都是男子,少量女娘也都是为从属给后宫里的女眷服务的。

    像李三娘这种从小家学渊源,李父还能不介意李三娘女娘的身份,给开蒙读书,更是把看家本领都教给女娘的,真的可以说少见到没有。

    底层百姓有病要不忍着,就是找村里的懂几分药性的郎中吃几帖药罢了,城里的百姓倒是会来看医师,但女娘们还是来的少的。

    盖因大唐风气再为开放,也没到现代这种程度,女娘们身有疾病,一般都是说了病症,家人去医师那里说了,开些药来吃,能对症,那是好运,不对症,就靠抵抗力硬抗过去了。

    更别说已婚妇人的生产都由稳婆接手,比如李母就是坊里闻名的,甚至长安城里也有些名声的稳婆,日常除了给人接生,也会些治头痛脑热腹泻的偏方,后院里的女娘和小童多找稳婆看病。

    所以说,任务四真的很难。

    李三娘开堂坐馆难,就算成功了,谁又敢给李三娘看病呢?

    李三娘想着,等回头和李父、李二兄好好聊一聊,再找找有没有机会吧。

    次日,虽没有雨,但乌云漫天,看着像是要大雨倾盆的样子。

    李大嫂留家里照应还在月子中的李二嫂和小五郎以及不适合带出门的小露珠儿,李父李母、李二兄和李三娘在门口叫了驴车,往玄都观去。

    小露珠儿还抱着小黄在门口冲李三娘摆手。

    临出门的时候,李大嫂还一人递了一把油纸伞,就怕回程半途这雨就下来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